最新消息
三問美團醫美:行業需要怎樣的自律公約? | 2022-10-31 |
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6370914724310116&wfr=spider&for=pc" 極點商業評論發布時間:08-2922:38百家榜創作者,優質創作者野蠻生長的美團醫美,能否通過自省、自查、自律,落實宣稱的“醫美五正規”?這關系到,“行業自律”是對行業的風清氣正,還是一次“美麗的謊言”,甚至成為非法醫美的避風港?作者 | 劉珊珊編輯 |楊銘8月26日,美團醫美舉辦面向行業生態合作伙伴的云峰會,聯合醫美上游品牌、醫美機構、醫師協會正式發起醫美行業“自律公約”,共同倡導——“醫美五正規”,即正規資質、正規信息、正規醫生、正規藥械、正規服務。高速發展的醫美行業,的確需要行業自律。8月19日,中國醫師節當天,一名醫生怒斥黑醫美、倡導行業自律的視頻短片在網上熱傳,該醫生從業24年,為大量黑醫美受害者進行過修復手術。這是一個陽光很多地方照不到的角落。黑機構、黑醫生、黑針劑等黑醫美問題,給許多無辜消費者帶來終生難彌的創傷,也給正規醫美行業的發展蒙上了陰影。“截至目前,黑貓平臺醫美類投訴量達1980單,涉及商家112家。”8月28日,黑貓投訴負責人高軍委對“極點商業”稱,根據中消協統計,我國平均每年因整形美容導致毀容的案例將近2萬起,90%-95%是“黑醫美”導致。規范與自律,才是產業發展的必然之路。“從這個角度來說,僅用兩年多時間就成為國內規模最大醫美平臺之一的美團,發起醫美行業自律公約無可厚非,也是醫美行業健康有序發展所急需。”醫美從業者梅勇表示。在梅勇看來,最大疑問是,野蠻生長的美團醫美,能否通過自省、自查、自律,落實宣稱的“醫美五正規”?這關系到,“行業自律”是對行業的風清氣正,還是一次“美麗的謊言”,甚至成為非法醫美的避風港?這是美團需要回答的問題。01從“正品聯盟”到“五正規”,會否是“形式主義”?這并非美團醫美第一次發起“行業自律”。去年1月22日,美團醫美聯合上游品牌、醫美機構發起了“正品聯盟”,以此加速行業規范化進程。此后,美團醫美業務開始以火箭般的發展速度躥升。截至2019年末,美團醫美醫療業務覆蓋近400個核心城市,付費合作的醫美及醫療類機構數量達到了11000家——就在最近,美團醫美還組織了一場醫美閉門研討會,提及美團醫美業務數據顯示,其仍然保持年同比100%的增速,在疫情之下僅僅是“增速受挫”。不過,相比入駐醫美機構數量的快速增長,卻是過去1年7個月之中,美團醫美當初發起的“正品聯盟”,并未對行業的規范化進程起到太大推動作用。“當初與美團合作的正品聯盟,是瑞藍、華熙生物等上游藥品生產廠家,不過在美團醫美頻道,消費者仍無法清楚,如此多合作機構中,哪些醫療機構采用了正品授權的藥品。”醫美從業人士梅勇稱,以生產玻尿酸的“瑞藍”為例,在美團醫美頻道的“品牌館中”,只有“瑞藍1號到7號”的資料介紹,并未注明,有哪些入駐的醫美機構,使用的是“正品聯盟”信用背書的瑞藍產品。“消費者仍然難以甄別醫美產品、藥品真偽。”在梅勇看來,“這個正品聯盟,感覺上是一種形式,后面也未有更多的動作或者聲音,來推動醫美行業的規范化發展。”與此同時,卻是入駐美團醫美平臺的機構,被諸多媒體報道其亂象頻頻,上線違規項目、機構超范圍經營、溶脂針等在美團平臺死灰復燃。就在美團醫美發出正規倡議的8月26日,央廣網再次報道美團醫美因違規廣告遭罰。而根據此前《法治最前線》的報道,有消費者通過美團醫美,在“慧醫堂”做“光子嫩膚”項目,隨后發生了面部大面積燒傷的情況。“美團進入醫美行業,主要承擔的是平臺的角色。”8月28日,互聯網分析師丁道師就表示,雖然美團采取了一些措施,希望減少行業亂象,從源頭找一些靠譜機構合作,并對帖子內容進行審核,但并沒有根本上杜絕醫美事故或糾紛的發生。在丁道師看來,行業自律并非強制性的法律、法規,能否讓行業良幣驅除劣幣,推動行業的規范化發展,關鍵看行業自律發起者,有多大決心將措施具體落實下去,“否則就變成了形式主義,甚至是美麗的謊言。”02違規推廣依舊大量存在,監管是否將成空?想讓行業自律落到實處,而非“形式主義”,那么美團醫美機構和項目,是否真正做到了“五正規”就相當重要。其中,最重要的又是正規藥械、正規服務—— 2019年8月27日,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上海市衛健委等部門整頓醫美廣告市場將“韓式雙眼皮”“歐式芭比眼”“美白針”“瘦臉針”“水光針”“鼻綜合”“眼綜合”等被列入廣告用詞負面清單中。“美白針”“童顏針”“瘦臉針”“水光針”等杜撰的非規范用語,也被相關部門要求僅限使用注冊的專業名詞和商品名,不得宣傳品牌。此前,從“極點商業”調查情況來看,美團醫美平臺存在大量的“超聲刀”、干細胞、溶脂針等項目,在發起行業自律后,這一現象是否得到了改善?情況不容樂觀。8月28日下午,“極點商業”以明確違規的“超聲刀”為關鍵詞在美團醫美搜索,美團廣州仍有15個搜索結果,“可玫爾醫療美容”美版超聲刀項目為1680元;美團北京有102個搜索結果,位于朝陽區廣渠路的“和顏美帕·面部抗衰中心”美版超聲刀項目,售價4490元,已銷售5筆。此外在成都、上海、杭州等城市,均有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極點商業”調查的重慶“醫佑美曾志權醫療美容”,宣稱400元的美版超聲刀同樣仍在售,仍存在大量水光針、瘦臉針、吸脂針等大量違規項目。而以“溶脂針”、“美白針”等為關鍵詞在美團醫美搜索,截至8月28日各地同樣都有諸多搜索結果,且頁面顯示為“廣告”。“這屬于平臺運營層面的付費推廣。”一位醫美行業內部人士表示。顯然,從目前搜索結果來看,即便諸多媒體對上述現象多番報道,但美團仍未停止在平臺展示上述違禁詞語,且相關廣告的推廣仍占據搜索結果最重要的流量入口前列位置。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自律公約發布當天,美團平臺上就有消費者在評論區留言說在美團下單后,因平臺上線的不合規項目,出現了醫療事故——通過國家衛健委全國醫療機構查詢系統顯示,美團上線了眼部、鼻部、胸部整形手術項目的上海時光整形外科醫院并未獲得手術資質定級,這就與美團倡導的資質正規相悖。而從美團發起的行業自律來看,拒絕違規套路貸、套路推銷、“幽靈手術”等違規違法行為是其重點之一。在業內,“幽靈手術”一般指不具備從業資質或新手從事削骨、鼻整形等高危、高難度醫美手術的行為。2019年,新京報曾報道北京韓醫療美容舉辦醫美速成班,向學員收取四五千元至數萬元不等的培訓費用,經過4~7天的培訓后,學員就可以拿到合格證。顯然,這些學院就是“幽靈手術”。但如今在美團醫美卻仍然可以搜索到“京韓醫療美容”。“至少從目前來看,美團作為發起行業自律的平臺,還沒有真正做到‘五正規’的具體落實。”梅勇稱,這意味著美團醫美在具體的運營中,并未按照其所倡導的那樣對平臺機構、項目有嚴格審查。從業內人士來看,不僅如此,入駐美團的醫美機構并非都有醫生的全面介紹,許多醫生雖然有執業門店、資質編號、榮譽風采,連基本的履歷、好評率等都沒有顯示。此外,美團醫美對消費者的“放心美”保障,也只有資質認證、正品保障、分期支付、定期回訪等內容,未從醫生的專業水平、手術能力等角度對消費者權益進行保障。“目前來說,這很難讓消費者相信,是否真的正規醫生、正規資質、正規信息。”梅勇稱,美團要讓消費者真正相信“五正規”,目前這些還遠遠不夠。從目前觀察來看,美團醫美在行業自律中,也未就“五正規”的具體實施、監管進行更多說明。“五正規是否真的讓行業、入駐機構變得正規,還是一種形式,將取決于美團的監管力度。”梅勇稱。03“100%增速”背后,美容院等“重災區”占比多少?據了解,醫美行業有三類市場。白色市場是中國整形美容協會推薦的正規機構、正規醫生、正規產品,但在整個市場中占比卻不大,而灰色和黑色市場則占比很大。事實上,在業內人士看來,黑醫美、灰醫美得以長期存活,是因為很多普通人對正規的醫美機構認知仍存在諸多誤區,認為普通的美容院就是醫美機構,或者打著輕醫美的口號,從而埋下安全隱患。目前,輕醫美沒有準確定義,泛指非手術醫療美容項目,例如注射填充、光電等。有業內人士指出,輕醫美這種概念,讓很多消費者對醫療美容與生活美容的界限認知相當模糊。而“不開刀、非手術、恢復快”的口號充滿誘惑,各類醫美機構、美容院甚至美容儀器、產品都開始將自己納入輕醫美范疇。“這是一種嚴重的誤導。”財經網就報道稱,謂“輕”,更像是機構為降低消費者決策成本、規避項目風險所打出的一項營銷概念。但實際上,“注射填充有一定風險,第一是玻尿酸注射可能造成栓塞,比較輕微的話是組織壞死、皮膚缺失,中度的話可能造成眼睛失明,嚴重可以到植物人或者死亡。”盡管風險如此之高,艾瑞調研顯示,目前僅有39.1%用戶對輕醫美項目的認知范疇正確,60.9%用戶錯把類面部整形、植發等手術類項目錯認為輕醫美,導致黑機構可乘虛而入。“正規機構目前問題主要存在于項目的過度包裝、營銷擦邊球,或者用國產冒充進口,更多的安全風險和失敗案例,發生在黑機構,美容院、會所、個人工作室等等,這是開展黑項目的主要渠道。”一家大型醫療美容機構的負責人表示。在這位負責人接觸過的醫美修復患者中,很大一部分來自各種美容院渠道項目。“美容院每天接觸醫美高匹配用戶群,目前也是為黑機構引流最多的線下渠道,一個客人最少要50%的回扣,高的能到80%,而且營銷渠道成本占了50%以上。”艾瑞咨詢近期發布的《2020年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洞察白皮書》顯示,2019年中國具備醫療美容資質的機構約1.3萬家,其中醫院類占29.1%、門診部類占32.9%、診所類占38.0%;全國范圍內有超8萬家生活美業店鋪非法開展醫療美容項目,屬于違法行為。不過,根據美團醫美發布的信息,其目前已覆蓋超過380個城市,合作醫美及消費醫療機構超過11000家——且仍然保持年同比100%的增速,如此高的增速,其入駐的醫美機構來自哪里?對此,美團沒有回應。有業內人士就此表示,目前來看,和外賣行業不同,醫美行業需求并沒有明顯上升,而醫美機構資質的審批速度也未見加快,如果醫美行業真的出現了100%的增速,那么如此高增速的入駐醫美機構,其資質恐怕要打一個大問號。04總結:相比行業自律,美團醫美需要更透明業內人士稱,對于消費者來說,一是需要正確認知、認清輕醫美存在的風險性,二是無論什麼醫美項目,都需要在合法合規的醫美機構進行。那么如何“避雷”呢?核對機構、醫生資質及執業范圍是目前最基的方式——據了解,通過衛建委網站服務欄以及醫美垂直平臺App均可進行醫師信息的查詢。但要讓醫美市場長期規范發展,還需要建立長效的監管機制。2017年5月,國家衛生計生委等七部委聯合開展嚴厲打擊非法醫療美容專項行動。今年4月,衛健委等八部門再下達加強醫美行業監管執法通知,8月,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發布《關于聯合開展“醫美行業自律聯盟在行動”的通知》,通知內容中提到,未來將上線各城市正規醫療美容機構查詢和展示信息平臺。但如此顯然還不夠。有業內人士就表示,比如一些從業者沒有醫療背景,僅簡單培訓就開展打針業務,看上去操作比較容易,但很難保證成功率和安全性。因此,絕不能讓非專業的人員去做專業的事情。要做到這一點,唯有讓醫療美容回歸醫療屬性,對從業人員進行嚴格培訓,從基本理論、基本操作開始學起,提高準入門檻。從這個角度來說,目前美團醫美提出的“五正規”,看上去幾乎難以落到實處——畢竟,美團只是相當于中介的平臺,約束力有限,要讓入駐的11000家醫美機構,都信息真實透明、項目和操作規范化專業化,也絕非一個“行業自律”就能實現。對高速發展的美團醫美來說,它甚至目前都還沒有一個“行業黑名單”,或者大數據、平臺能力去對黑醫美、整個制售假鏈路和違規違法的相關項目、機構進行打擊、震懾。但無論如何,雖然隨著時代的發展,消費者需求的變化,醫美行業的運營形態、營銷方式、信息內容都在發生轉變,但醫美本質仍然是醫療,消費者的健康、安全才是第一位,無論是平臺,還是醫美從業者們,都必須要堅守底線,承擔起社會責任,才能帶動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應受訪者要求,梅勇為化名)舉報反饋 關鍵字標籤:https://www.niceclinic.tw/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