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青州石雕佛像技藝非遺傳承人孫鼎萬:手工還原佛像的千年慈... | 2024-02-20 |
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www.baidu.com/link?url=TSXic1JTofXY0uLCZxFYimktBqsVzWg4mOLtWN900T9bs6qPwbOXpHPdT1m1Q0eWaPAkhciwyO3OEd9TGzneiSJQ3-2d4VgKqHElJ3MSKPa" 文圖 記者 劉冬n 青州石刻技藝由來已久,從大型的摩崖石刻造像到宏篇巨幅的題記碑刻,造型準確、線條流暢、品相光潔,無不彰顯出青州石雕匠人的高超技藝。在今天的青州,有一位民間匠人,他雕刻的佛像敦厚莊嚴,還原了佛像千百年前的慈悲,他就是濰坊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孫鼎萬。n雕刻中的孫鼎萬。n 仿制古品 連線千年n青州石雕工藝起源于南北朝初期,距今有一千六百年的歷史。成熟于北魏、北齊,經隋、唐、宋、元、明、清,傳承于現代。至南北朝中后期,特別是北魏、北齊時期,青州石雕工藝進一步發揚光大,并且留下了一件件精美的藝術作品。n 孫鼎萬,1967年出生于青州市邵莊鎮的一個農村家庭,他的祖父是一位從事石料加工的老匠人,每天聽著錘子和刻釘敲打石頭的聲音,孫鼎萬在想或許有一天也能跟石頭打交道。1992年底,孫鼎萬去了青州石雕工藝廠學習雕刻,當時廠里還請來了莒南縣的一位師傅教學員們制作切割方圓、制造石桌石碑等基本技術。n1996年10月,青州龍興寺窖藏石佛造像出土,這批造像的年代跨越北魏一直到北宋,佛像雕刻之精美、貼金彩繪保存之完好實屬罕見,此時孫鼎萬潛意識中的雕刻佛像想法也被激發了出來。“1997年,那批佛像被移到青州市博物館收藏,年底開始對外展出,那一段時間我幾乎是天天蹲在博物館里。”孫鼎萬告訴記者。由于博物館不允許拍照,他只能憑著印象雕刻,雕刻過程中一遇到拿不準的地方,就騎著自行車去博物館看,有時候因為眉毛、眼睛、耳垂的雕刻細節,他在博物館里一呆就是一上午。一個多月后,他的第一個佛頭雕刻成功了。n孫鼎萬的雕刻作品。n從1997年雕刻出第一個佛頭,孫鼎萬已經敲敲打打了21年,這期間幾百噸石料經由他手被雕刻成一尊尊或莊嚴、或慈悲、或含笑、或冥思的佛像。n孫鼎萬告訴記者,我國的佛教造像在北魏至唐代時到達頂峰,從宋代開始逐漸衰弱,后來就斷了線。他和幾個朋友經過多年努力,終于成功研發出了仿古雕刻制品,把斷了近千年的“線”重新連接了起來。n 記者了解到,該仿制工藝相當復雜。選取的石料是與出土的佛像相一致的青州特產“十三層白”,為防止石料在現代化開采時被震出“驚紋”,開采時必須完全靠手工。雕刻一件作品需十多道工序,僅佛像的面部就要花費20多天的時間。n 耗時兩年雕一佛n 孫鼎萬告訴記者,一尊佛像從選料到完工,需要經歷放中線定輪廓、鑿大荒、拋中荒、剁平荒、去小荒、剔細荒、細琢雕刻、回旋 關鍵字標籤:佛像雕刻 |
|
![]() |